清明節祭烈士手抄報

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

  清明節在中國民俗文化體系中有著獨特的地位,是中華民族的重大紀念日,中國境內民族大多有清明或類似清明的祭祖日。2008年的清明節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作為法定節假日的清明。這是人性復歸, 以人為本 ,尊重人的生命超越一切,崇尚 慎終追遠 的人文精神的體現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,希望大家喜歡。

  資料1

  讀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蹟》有感

  筆直、平坦的馬路上車輛來來往往,路邊高樓聳立,人民都過上了小康生活,這都要歸功於黨的領導,也要歸功於革命烈士們,如果沒有他們的英雄犧牲,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。所以,我們要永遠記住他們,要學習他們身上不怕犧牲,勇於奮鬥的精神。曾經我讀過這樣一本書《革命先烈的烈士們》,這本書中記載了為黨的建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們,從中令我記憶猶為深刻的是董存瑞。在一次戰爭中,他和他的戰友們經過了不懈戰鬥,炸掉了幾個雕堡,只剩下一個了,這個雕堡十分堅固。連續炸了幾次都沒成功,董存瑞他便親自去安放炸藥,他想用支架將它支撐住,再將它點燃,可由於牆壁太滑了,連續擺放幾次都沒有成功;也又看見同志們在衝鋒被雕堡內的機槍無情地掃射時,他沒有猶豫半刻,用自己的雙手撐住了炸藥包,頂在雕堡上,點燃了導炎索,他的口中大喊著:“中國共產黨萬歲”,接著只聽“轟”地一聲,雕堡被炸燬了,戰爭取得了勝利,可是英雄董存瑞卻永遠地離開了我們,他用自己的便箋向我們權釋著,活著,要做一個項天立地,不怕犧牲的英雄。他的事蹟永遠地留在人們的腦海裡,刻在了人們的心裡。還有一位放牛娃,他叫王二小,他是眾所周知的英雄,他犧牲時才十二歲。這天,王二小還像平日一樣在山坡上放羊,日本鬼子進了村莊,可是他們不認識路,便促住了正在放羊的王二小,王二小他沒有一點的緊張和害怕,而是大膽地在前面給他們帶路,反害他才十二歲,可是他知道日本闖來這裡一定不會有好事,人民肯定會遭秧,他使機智地與日本人周旋,最後把他們帶入了八路軍的埋伏圈。一聲槍聲才使日本人明白,原來他們中計了,領頭的官軍被激恕了,他飛快地拔出刺刀,一刀將王二小刺死了,一位只有十二歲的小英雄離我們而去了,他的精神鼓舞著我們,一位十二歲的孩子都願犧牲自己的生命去解救村晨的人,可見他是如此的無私,如此的愛國。我從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蹟》中,得到了一個這樣的啟示:我要做一個不怕犧牲、勇於奮鬥、堅定信念、頂天立地、無私愛國的人,我們要將這些英雄的事蹟繼續傳承下去。讓我們都從中得到啟示,讓我們一生受用。

  資料2

  清明節介之推的傳說:

  相傳春秋時期,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,流亡途中,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,又累又餓,再也無力站起來。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,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,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,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,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,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,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,流下了眼淚。

  十九年後,重耳作了國君,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。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,唯獨忘了介子推。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,勸他面君討賞,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。他打好行裝,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。

  晉文公聽說後,羞愧莫及,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,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。綿山山高路險,樹木茂密,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,有人獻計,從三面火燒綿山,逼出介子推。 大火燒遍綿山,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,火熄後,人們才發現揹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。晉文公見狀,慟哭。裝殮時,從樹洞裡發現一血書,上寫道:“割肉奉君盡丹心,但願主公常清明。為紀念介子推,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。

 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,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。便賜老柳樹為”清明柳“,並曉諭天下,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。

 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,歡迎大家閱讀收藏。

清明節祭哀思手抄報
超簡單清明節手抄報漂亮
相關知識
清明節祭烈士手抄報
清明節祭英雄手抄報
清明節祭哀思手抄報
清明節祭烈士倡議書
與清明節有關的手抄報簡單漂亮
清明節小學生手抄報
與清明節有關的手抄報
清明節五年級手抄報
清明節六年級手抄報
清明節六年級手抄報